【天津大学博士】教学·改革天津大学推进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天津大学博士】教学·改革天津大学推进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天津大学博士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生教育质量直接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决定着学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的发挥。
为推进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培养机制,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选取部分高校开展改革,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平台。天津大学自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2017年学校两次承办全国工程博士培养工作会议,贡献博士生教育领域的天大智慧与方案。系列改革举措和成效不仅支撑了学校博士生培养,也为争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10月,经学校申报和教育部确认,天津大学获批14所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试点改革以来,天津大学聚焦博士生综合改革任务,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重点从培养模式、国际合作、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加强博士生思政教育,强化学科交叉培养与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国际化培养方式,着力涵养博士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其学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改革实现了重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培养高水平博士生提供了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重大课题、科研项目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是天津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
近年来,天津大学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了科研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狠抓重大项目组织,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以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重点创新团队支撑和服务高水平研究生培养。
同时,学校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目标,搭建校企合作、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交通大学站合作,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博士生高质量培养引入更多更好的外部资源。
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博士生培养中,学校注重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培养全过程,培养博士生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深刻认同感和深厚情感,引导他们承担起“兴学强国”的责任和使命,在主动服务社会、解决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的重大问题中成长成才。
化工学院留校工作的吴毅研究员、谢泽雄副教授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博士生。博期间,他们两人在导师元英进教授的带领下,与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于2017年在国际刊物《马来西亚国民大学》上发表,为我国生物安全战略的建立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7月毕业的博士生杨贺玮,求学天大10年,最终选择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尖端武器的研究,为国家安全铸器护航。毕业典礼上,他表示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通过不懈的攻关,在世界的舞台上,实现更多的中国突破,彰显更为强大的中国力量,成为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军工人”。
2021年10月15日,在第七届中国国天津大学博士+”大赛总决赛上,天大博士生李双阳带领的“心脉联衢-k22体内精准可化小口径人工血管”项目,为心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患者探索出一种新的人工血管产品,服务民生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斩获了大赛主赛道金。
不断刷新中国水下滑翔机潜深纪录的“海燕”、牵头建设的世界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的在轨脑-机交互系统……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天大一批又一批k21博士生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茁壮成长,助力国家和民族振兴。
学科交叉、融会贯通、自主创新是高水平博士生的重要能力特征。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天津大学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系统构建了交叉科研平台、交叉研究领域、交叉导师团队、交叉生源和交叉知识体系,五维并举,推动博士生交叉培养。
建设交叉科研平台-k22聚焦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学校先后培育建设了分子化学与材料、大型建设工程安全、无人驾驶汽车、工结合等13个学科交叉平台,以实质性的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产出高水平成果。
打造交叉研究领域-k22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学校自主设置了合成生物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交叉学科,推动形成了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双一流”学科为核心的5个重点学科领域,持续向优质学科群和科研平台投放研究生资源,打造未来学科发展、一流人才培育的动力引擎。2020年,针对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学校启动实施了“人工智能+X”的“天智计划”,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为传统学科“添智”“赋能”,打造具有天大特色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试验田”。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推进校级层面的学科交叉融合,贡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天大智慧方案。当前,“天智计划”已由“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向“储能技术”“工结合”等多领域拓展。
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k22学校实施“研究生招生宣传导师团计划”,开展博士生联合指导与交叉培养,以高水平科研计划和k21导师队伍吸引优质生源;对跨学院和跨学科组建的交叉学科导师团队、依托国家创新群体或科研创新团队组建的导师团队及围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组建的导师团队,配置额外的招生计划,充分调动导师团队在博士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招收优质交叉生源-k222019年,学校出台跨学科招收推免生激励政策,导师可以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导师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并申请专项招生计划支持。学生可根据个人学术兴趣和发展意愿选择保研专业,理、工、、管理、经济类学生可保送到其他任何学科,教育、文、法、艺术类学生原则上在这4个学科门类内自主选择。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选拔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突出科研潜质的k21本科生进行跨学科培养。
构建交叉知识体系-k22学校持续开展研究生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2018年以来,分批建设了40门研究生新工科课程,为博士生培养提供了更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赞比亚大学联汽车技术”“神经科学与工程”“大数据分析理论与算法”“面向工程科学的量子力学”等一批高水平跨学科课程,引领前沿、启迪智慧,帮助博士生拓宽学术野,激发创新意识。
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中,天津大学在培养更多k21博士生的同时,努力探索创新博士生教育的组织模式与培养路径。学校试点实施项目制培养工程博士,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把博士生能力提升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2018年10月25日,天津大学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签订了项目制联合培养协议,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需求为牵引,合作培养节能环保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双方建立紧密的招生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使得培养过程更紧密、培养模式更协同、培养工作更。
项目制以“需求对接、导师结对、联合培养、提高质量”为原则,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是项目制的重要特征。项目制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更精准地服务国家需求,而且有助于改变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单一学科导向,促进交叉培养与科研创新,同时还可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博士生培养,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试点以来,天津大学不断深化项目制组织模式,拓展合作单位数量和层次。目前,学校招收培养项目制工程博士200余人,项目制合作单位增至22家,同时,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对象拓展至雄安智慧城市等区域发展项目,与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等区域发展研究院开展工程博士招生培养,逐步构22大学、面向产业链、面向国家重点区域的“点、线、面”项目制发展格局。
高水平博士生教育需要置身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学校在广泛的国际化教学、合作与交流中,培养了具有国际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高校深造或从事研究工作的陈威霖、肖博、徐东东等博士回顾起天大的求学生活,感慨自己幸运地参加了学校实施的“顶尖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培育计划”,他们说,这一计划开阔了他们的学术野,打下了他们坚实的科研基础。
“顶尖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培育计划”是天津大学推出的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国际合作培养举措。这一计划通过聘请海外专家联合指导、博士生海外访学、博士学位论文海外评审与国际答辩等全过程的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k21博士生。同时,学校还探索建立国际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的国内评价与国际评价双轨并进。目前,学校已开展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人,首批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培育项目已有7人顺利完成全部培养过程。
“在国际化培育项目资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出国访学、论文国际评审和国际答辩等重要工作。该项目大大扩展了我的国际野,提高了科研水平。”谈到参加国际化培育项目的体会,建工学院陈威霖说,他在博士培养阶段得到了国际导师的细致指导,并合作发表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材料学院肖博看来,学校的国际化培育项目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本领域最前沿的科研团队,培养了独立科研能力,这一能力是他今后不断创新、提升科研水平最重要的素质。
这一举措也得到国际评审专家的认可。在对2019级精仪学院博士毕业生廖若宇的博士论文评审中,一份来自于洪堡大学的国际专家评审意见这样写道:“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打分表中,我对每一项几乎都给出了分,该生的论文质量达到了我所指导博士生中前5%的水平,这篇论文的水平是学校博士培养质量及开展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项目成效最有力的体现。”
2021年7月14日,“顶尖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培育项目”资助对象、机械学院2018级博士生樊林浩在导师焦魁教授的带领下,作为团队成员和共同作者,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天津大学博士》上发表。
实施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天津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k21博士生脱颖而出。2017年至今,天大博士生作为k22作者在期刊《科学》上刊发论文3篇,研究成果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国仙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上,天大博士生团队连续3年获大赛金。2021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k21博士论文授项目揭晓,9篇k21论文中天津大学博士生占据2席。
2020年2月17日天津大学博士站刊发了天津大学积极构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文,系统介绍了天津大学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思路、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
习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为新时期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追求卓越,“矢志创新”。以“兴学强国”为使命的天津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路上继续勇毅前行。2020年9月29日,天津大学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研讨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2021年2月25日,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发布,规划“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五个统一、八大任务”的行动指南。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天津大学将继续以服务国家需求为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日前举行的“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成果展暨第七届...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为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顺利落地,做好考生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