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大学的起源与通识教育
涨姿势大学的起源与通识教育
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在11世纪下半叶,具体说就是10年,在意大利产生了k22所大学-k22博洛尼亚大学,它是在法律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是欧洲最早的一所大学,是所有现代大学的雏形。最初的大学都是以一个独立的法人团体出现的。有教师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法人团体,招收学生,不同的教师教不同的专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学。也有愿意聘请老师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college”。“college”原指学生住的地方,他们聘请老师给他们讲课,后来,“college”就变成了“学院”,而学院联合在一起就叫“university”。
大学的主要课程是“七艺”,即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天文、音乐、算术、几何。前三门是“低阶”课程,后四门是“高阶”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天文、算术、几何这三门课同我们今天的课程不可同日而语,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实际都属于今天所说的文科。一方面,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还相当匮乏,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分工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当时大学基本都是由教会把持,教会希望大学为之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高尚精神素养的神职人员,所以当时的大学以博雅教育(济南大学学报)为主要内容。
“七艺”与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教育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或培养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能独立思考,塑造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和工业文明的崛起,自然科学知识的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致,工业门类的区分也越来越精细,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分工。大学也就越来越不注重精神素养的熏陶了,它的主要任务变成了传授专业知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正如英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博士所言:“现在大学的专业设置几乎都是解析几何大学的需要来定位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本科大学控制着大学的经济命脉,如果不给他们输送人才,大学就没有钱来办教育。”这种大学教育是有利于现代化进程和科学发展需要的,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普遍缺乏人文精神,这的确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悲哀。
k22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美国介入发生在欧洲的战事,美国民众中有股抵触情绪。对此,美国痛感有必要在大学中开设某种课程,以使学生明白美国文明源自欧洲,美国不能脱离欧洲而独善其身。在联邦的引导下,美国多所大学开设了关于“战争目的”的课程。k2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哥伦比亚大学并没有终止这种课程,而是进一步将该类课程发展成了系统的西方文明课程,并规定全校一年级学生必修。这一模式为美国各大学所效仿,成为美国大学“西方文明史”课程的样板。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通识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开始注重文明传承、培养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人们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但最为学者们所服膺的,就是哈佛大学《大学的由来》这一报告的阐释。该报告提出,通识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
随着人类在信息化道路上的高猛进,虽然信息大爆炸使得人类已知知识日复一日的飞跃增长,但在技术的助力下,工业时代分化的学科将再次走向融合,新时代对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通识教育带来了说不尽的课题。